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表決通過
2022-09-03 15:29:09
9月2日,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反電信網絡詐騙法,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共七章50條,包括總則、電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聯網治理、綜合措施、法律責任、附則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各環節、全鏈條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精準發力,為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近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形勢嚴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據很大比重,犯罪分子利用新型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鉆管理上的漏洞,利用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網絡黑灰產業交易等實施精準詐騙,組織化、鏈條化運作,跨境跨地域實施,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主任王愛立表示,關于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刑法已多次做出相關修改完善,可以說打擊的法律手段總體上較為充足。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主要是按照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的要求,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發生的信息鏈、資金鏈、技術鏈、人員鏈等各環節,加強防范性制度措施建設,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變重“打擊”為“打防管控”并重。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各環節進行針對性制度設計,加強行業治理,壓實企業社會責任。
一是在總則中規定,各單位應當加強內部防范,特別是電信企業、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網企業等在反詐工作中要承擔風險防控責任,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安全責任制度。二是加強對電話卡、銀行卡、互聯網賬號管理,從源頭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包括:進一步明確和提出實名制要求,特別是為保證對涉詐異常電話卡、賬號在使用環節的“實人實操”,規定可以重新實名核驗,并根據風險情況采取相應限制、暫停服務等措施;對辦理電話卡、金融賬戶的數量進行合理限制,有針對性完善物聯網卡銷售、使用監測制度等。三是規定企業對各類涉詐信息、活動的監測處置責任。比如,銀行要履行反洗錢、反詐職責,建立盡職調查制度,對涉詐異常銀行卡、可疑交易等進行監測處置;電信企業要對涉詐異常電話卡、改號電話、GOIP等非法設備等進行監測處置;互聯網企業要對涉詐互聯網賬號、APP、網絡黑灰產進行監測處置,要按照國家規定,履行合理注意義務,防范其相關業務被用于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等。四是對APP、域名解析、域名跳轉等網絡資源規范管理,強化各行業涉詐違法犯罪線索、風險信息、黑樣本數據信息共享。同時,規定企業違反上述規定的法律責任。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人員是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的重要工作。除依照刑法等法律對電詐分子依法懲處外,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進一步完善其他相關懲處措施。
一是在刑法規定刑事責任的基礎上,對尚不構成犯罪的,規定專門的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和拘留。二是規定對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和關聯犯罪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記入信用記錄,并規定有關懲戒措施。三是規定從事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人員,除依法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外,造成他人損害的,還要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四是規定限制出境措施,對前往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嚴重地區且出境活動存在重大涉詐活動嫌疑的,以及從事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可以限制出境。五是對從事各類涉詐黑灰產活動進行處罰,包括:非法買賣銀行卡、電話卡的,非法生產、銷售GOIP等涉詐設備的,提供有關涉詐支持、幫助活動的,均規定罰款和拘留,情節嚴重的,還要根據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加強政府和監管部門職責是建立完善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責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對此作出規定。
一是規定國務院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機制,地方各級政府組織領導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開展綜合治理。各部門、各地之間要協同配合、快速聯動。二是規定公安機關牽頭負責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要完善機制、加強依法打擊工作,金融、電信、互聯網等主管部門依照職責履行監管主體責任,負責本行業領域反詐工作。三是規定法院、檢察院要依法防范、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人民檢察院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四是在有關電信、金融、互聯網治理和綜合措施章節中,具體規定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和防范職責。五是規定公安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提升合作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六是規定部門工作人員在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法律責任。
加強有針對性、精準性的宣傳教育和防范預警是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重要實踐經驗,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作出針對性規定。
一是從各個方面的主體規定宣傳防范責任。包括:各級政府和部門,有關基層組織、企業,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等,還規定社會面上的單位、個人也要加強內部防范和提升防范意識。二是增強宣傳的針對性、精準性,對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害群體作出專門規定,規定反詐宣傳教育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的“五進”活動。三是規定銀行、電信企業等要對本領域新出現的各種詐騙手段及時向用戶作出提醒,要在業務過程中對非法買賣“兩卡”的法律責任作出警示。四是規定有關新聞單位要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五是規定鼓勵群眾舉報的獎勵制度,動員社會力量防范打擊。六是規定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企業建立預警勸阻系統,及時采取相應勸阻措施,將工作做在受害人上當受騙之前。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秀萍
Copyright ? 安達市佳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備19000580號-1